近期一则报道引发了韩国船企和钢企的广泛关注:韩国政府计划对来自中国的钢板加征关税。
世界钢铁协会(WSA)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5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8%,不过环比却下降了3.5%,且截至11月的累计产量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1.4%。
韩国钢企的大部分原材料依赖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美元汇率的急剧攀升、来自中国钢材的竞争等因素,加剧了韩国钢企的压力。这些钢企正通过成本削减(包括裁员)、生产结构调整来保障盈利能力。
据了解,中国钢板价格相较韩国钢板每吨约低10万至20万韩元(人民币500元至1000元),这使得韩国船厂出于成本及盈利能力考虑,倾向于采购中国钢板,进而加重了韩国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事实上,韩国浦项制铁、现代制铁等钢企的部分生产设施已关停,工厂翻新及维修周期亦有所延长。
据数据统计,去年1至10月,韩国从中国进口的钢材总量为735.5万吨,较2022年增长37.3%。
据韩媒报道,“鉴于来自中国的低成本中厚板在国内钢铁行业引发的不公平竞争局面,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下属的贸易委员会正酝酿对来自中国的中厚板征收临时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被韩媒美化为“保护国内钢铁行业并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
韩国政府考虑对中国钢板征收临时关税,受到了韩国钢企的欢迎。但另一方面,钢板是造船的关键原材料。提高关税保护国内钢企,使钢板价格上涨,自然会影响韩国船厂的盈利能力。
船舶行业在经历漫长衰退期后,近两年步入繁荣期。韩国大型船企盈利状况持续好转,预计2025年度将延续增长势头。
2023年,HD现代与三星重工成功实现年度扭亏为盈,此后各季度利润均稳步增长。韩华海洋也逐步摆脱恶性库存积压困境,即将摆脱亏损局面。
韩国的主要造船企业如HD现代、韩华海洋以及三星重工,均已手握3至4年的订单量,加之美元强势趋势延续,盈利增长预期乐观。
使用更便宜的中国钢材可有效降低成本,韩国船厂采购中国钢板呈上升态势。而韩国政府的关税计划正在引发韩国船企的焦虑。韩国造船业认为,关税引发的钢材价格上涨势必加重船厂的成本负担,进而削弱全球订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