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19|回复: 1
收起左侧

生前视频+专访!陈金海,心系民族造船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0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640.webp (9).jpg -->
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原董事长陈金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9日逝世,享年76岁。

陈金海,1944年4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求新造船厂厂长、江南造船厂厂长、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南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多年来,陈金海为江南造船和外高桥造船的改革和发展,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外高桥造船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担任外高桥造船基地筹备组组长和该公司董事长期间,陈金海带领团队仅用3年时间,就在原本一片芦苇丛生的滩涂上,建成了我国船舶工业的跨世纪工程——外高桥造船基地。本世纪初,时任江南造船董事长的陈金海考虑到老厂区对江南造船未来发展的限制,他殚精竭虑,四处奔走,终于选中长兴岛这块造船的风水宝地,从选址到建厂,从搬迁到建模,他用无数心血又写下了长兴造船基地的故事。
200810073403.jpg -->

陈金海曾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企业家、上海市“十佳”厂长、中国国防科技系统优秀党政干部、中国优秀军工企业家等称号。他还因为出色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

退休后,他仍积极关心船舶工业的改革与发展,经常对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核心能力建言献策,并利用一切场合宣传中国造船的企业文化。


https://v.qq.com/x/page/c3132cdi2qt.html
视频来源:央视网

2016年1月,陈金海参加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中国制造碧海争锋”的节目录制,畅谈百年江南历史。

2014年7月,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陈金海曾接受《中国船舶报》专访,分析这场战争对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启示。

在送别之时,我们谨以此文,怀念这位一生心系中国造船的老前辈。

陈金海——

甲午教训:用钱买不来国防现代化

“国防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海洋装备。”曾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陈金海谈起120年前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的教训时,说出了他最深的一个体会。

买来的水师 迎来了溃败

陈金海认为,甲午战争前,清政府虽为加强海防力量做了多番努力,但却犯了致命的错误:本应相辅相成的水师筹建和舰船建造,被多种原因分割开。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北洋水师的装备建设经历了外购、自建再到外购的曲折历程。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虽领悟到加强海防的重要性,但创建海军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陈金海介绍,清政府于1862年从英国购买了“阿思本”舰队,但由于该舰队实质上仍听命于英国政府,清政府购进这支舰队不久后将其遣散,并赔付了巨额遣散费用。此后十多年内,清政府再无人提购船一事,同时国内出现了一股“自造轮船”的热潮。

“师夷长技以制夷。”陈金海介绍,在以“自强”为目的的清朝洋务运动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应运而生。但好景不长,在建造了7艘兵轮后,江南制造总局遇到了经费短缺等困难,初露生机的造船生产受到遏制。“当时的清政府官员虽有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但造船业刚刚起步,建造的船舶多为木壳船,无法满足当时水师的作战需求。”陈金海说。

以1874年为界,在中日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清政府为争夺制海权,重新实施以买船为主的“建师”策略,外购了大批铁甲船、巡洋舰、鱼雷艇等。这些舰船组成了北洋水师的主体。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号称“亚洲第一舰队”。

“买来的水师,迎来了溃败。”回望历史,陈金海不禁假设:如果当时清政府继续加大对江南制造总局等民族工业企业的投入,继续培养人才,或许战争的结果会截然相反。陈海金说,战争的过程充满偶然性,但结果则是必然的。对外购舰船的过度依赖,意味着始终要受到别国的牵制。实际上,由于购船者缺乏近代舰船知识,买来的部分舰船只适用于近海防卫,有些在实战中还出现了哑炮,让北洋水师的实力大打折扣。

反观甲午战争的另一方日本,在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之时,其造船业水平并不比中国强,但日本政府坚持贯彻“购造并举”的方针。日本造船企业积极学习西方造船技术,通过40年的努力,使该国造船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其海军提供了装备保障。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虽已不在船企一线工作,但陈金海依旧十分关注国家的海军装备建设。“回望过去,就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陈金海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陈金海看来,一个国家的海洋装备建设,必须依靠本国的造船业。甲午战争前,即便清政府花大价钱买来了舰船、武器,终究还是失去了制海权。“一个国家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新式武器,只能被动挨打。”

“国家应对自己的海军实力有清醒的认识。”陈金海说,虽然我国海洋装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要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目前我国的海军力量还远远不够。

“机遇伴随忧患而来。”陈金海表示,当前,我国迎来了发展海洋装备的历史机遇期。我国的造船企业足以承担高端舰船的建造重任,且国内的造船产能存在过剩情况,国家和企业都应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我国的海洋防务力量再上一个台阶。

陈金海认为,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海洋装备的投入力度,鼓励装备设计、建造的自主创新,为我国海军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增加砝码。对于船企而言,应抓住机遇,加快转型,不断提高造船水平和船舶质量,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为目标,造出精品舰船,为保卫国家海洋安全提供强有力的装备保障。(本文刊载于2014年7月25日出版的《中国船舶报》记者李俨儿)

来源:中国船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宁德
每个帖子都得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5 18:24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