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23|回复: 0
收起左侧

海工配套如何“叫好又叫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名义上是“中国制造”,实际是花费巨量美元采购的进口配套件组装,其中大量利润被国外配套厂商瓜分。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在整体核心配套技术缺失的大背景下,能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海洋平台和海工辅助船正以迅捷的速度进入国内外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共承接除海工辅助船外各类订单30座(艘),订单总额超过80亿美元。但是,繁荣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技术和利润真正属于中国企业?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让国人自豪的“海洋石油981号”平台,基本设计由F&G公司承担,尽管总造价高达60亿元,但其中近40亿元的设备为国外进口。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名义上的“中国制造”,实际是花费大量美元采购的进口配套件组装,其中大量利润都被国外配套厂商瓜分。整个海工产业链中对国外配套件的依赖成为行业良性运行的“定时炸弹”,国外配套件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中国海工平台制造业带来灭顶之灾。
  在整体核心配套技术缺失的大背景下,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星锚链:
  从“买标准”到“定标准”
  2011年5月26日,“海洋石油981”平台在上海顺利起航,标志着中国从此有了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但人们也许不清楚,这项令国人自豪的成就凝结了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亚星锚链)的贡献:“海洋石油981”平台的“定海神针”R5级系泊链是由亚星锚链研发制造的。这个系泊链代表了当前世界顶级水平,具有超高强度,能保障钻井平台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这一突破,正是亚星锚链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最新注脚。
  30年来,西方企业在系泊链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一直没有打破,国外一些持有偏见的锚链制造专家甚至断言,中国人“上得了天,下不了海”,不可能开发出具有如此高难度技术要求的海洋石油平台用系泊链,能满足抗风浪、抗腐蚀、抗冲击、抗变形、抗断裂、抗疲劳等要求。
  2004年起,坐稳了全球船用锚链龙头宝座的亚星锚链,开始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上马海工平台系泊链制造专项。一年不到的时间,石油平台系泊链就在钢花四溅的机组设备中“诞生”了,专家评定为质量、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05年,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获得美国API总部颁发的质量体系认可证书。当年,一批石油系泊链产品出口到新加坡,一举创造了中国人生产海工平台系泊链的神话。
  系泊链按照机械性能可分为R3、R3S、R4、R4S、R5若干个等级。长期以来,R3级海洋系泊链生产为美国所垄断,亚星锚链这匹“黑马”的杀入,打破了R3级海洋系泊链生产的国外垄断。随着海洋石油开采由浅海200米深度向3000米以上更深海域发展,用户对海洋系泊链的规格、强度也有了更多更严苛的要求,主要适合于浅海作业的R3级系泊链已难以满足需求。亚星锚链抓住这一时机,及时作出调整,盯住大规格、高强度的R4级海洋系泊链和超高强度的R5级海洋系泊链,边攻关研发,边制定相关标准,最终成功研制出该产品。
  目前,无论是中国船级社制定的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国家标准,R5级海洋系泊链的所有验证数据标准都来自亚星锚链,亚星锚链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参与R5标准制定的企业。在国外,美国ABS船级社在获得亚星锚链的相关数据后,R5标准才由草案变成了正式标准。例如,ABS的R5硬度值原有标准是315,因为亚星锚链的突破,ABS的R5硬度值标准修改为340。
  通常而言,决定系泊链质量高低的核心元素有两个:一个是强度,一个是韧性,一般情况下,强度越高,相对来说韧性就越差。而亚星锚链做到了高强度与高韧性的统一,其中屈强比小于等于0.92是世界性技术难题,纵观各国系泊链生产企业,唯有亚星锚链十分稳定地达到了这个指标。
  把脉全球陆上石油开采逐渐向海上转移的趋势,亚星锚链又领先一步,把超高强度低脆性断裂敏感R6级系泊链作为下一步主攻目标。R6级系泊链是继R5级系泊链后重点研发的第五代高新技术产品,代表了当今系泊链行业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是“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储备库”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研发重点,也是中国现代装备制造“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配套设备。目前,亚星锚链这一新型发展战略已经提交国家有关部门。

  华北荣盛:
  攻克水下井控装备
  4月份,由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公司(华北荣盛)研制生产的中国首套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在北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经石油化工行业资深专家评审,被评选为展览会唯一“创新金奖”产品。
  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是海洋油气钻井的关键装备。多年来,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相关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完全依赖进口。
  为适应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2006年华北荣盛开始确立“油气并举,钻采并重,水陆并进”的产业发展战略,进军海洋油气工程装备领域。凭借在防喷器及控制系统方面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实力,2008年8月,华北荣盛被国家科技部择优指定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开始了“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的研制”重点课题研究攻关。
  围绕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华北荣盛先后投入1.2亿元。虽然国家科技部和河北省科技厅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了支持,但大部分研发费用仍靠自行投入。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研制成功后,需要进一步走向市场,推广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然而现实情况是,继续研发和产业化之路并不好走。
  以防喷器为主的井控装备是钻井生产中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即便是在陆地上使用也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产品。由于水下防喷器使用环境特殊,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当务之急就是要为这项高端产品找到工程依托,进行实际使用测试,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业界人士指出,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是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的标准配置,由于该产品多年来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抛开采购价格不说,从国外采购这样一套产品仅交货期就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以深水防喷器等为代表的海洋石油装备,成为中国开发海洋资源、搞好深水钻井的一个瓶颈。
  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国家付出高额费用购买国外设备,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自己的技术束之高阁,难有作为。这已成为发展高端海工装备的突出矛盾和现实困局。海工重大装备国产化整体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面临诸多待解的现实难题。

  以产业链思维
  振兴海工配套业
  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离不开配套设备,谁拥有海工配套设备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谁就能在世界海工装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肯定的是,未来5年全球海工装备这块“蛋糕”会越来越大,中国要从中分享到更大的份额,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首先,要深入调查,切实摸清家底。只有在认清海工配套设备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若不掌握核心配套技术,而是一窝蜂地涌入平台制造领域,未来中国海工业必将延续造船业的悲剧!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培养国产海工配套设备专业供应商……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有统筹安排,而调查是基础。目前中国在制造海洋油气装备时,主要依赖进口的材料、配套设备或系统包括高强度钢、大功率柴油机、双燃料汽轮机、深海钻井设备、运动补偿器、特种系泊系统、动力定位设备、自动检测报警控制系统和海洋铺管设备等。针对这些关键设备的技术开发及制造应当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其次,建立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盟。目前,中国海工配套设备企业并不多,但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现象,市场竞争较为无序,这使得中国海工配套设备的整体层次提升困难,整体市场难以做大。要打破这一局面,配套企业必须敞开胸怀,与同行建立联盟关系,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增强整体合力。同时,业界还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横向联合进程,紧跟国际海工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齐心协力打造国产海工配套设备的世界级品牌。
  再次,积极推进国际间的合作。中国企业必须加强与国际知名海工配套企业的技术交流,积极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在一些尚不具备自主研制条件的领域,也可以引进专利,研究其核心技术,并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使引进的技术得以消化和吸收,力争使更多的国产海工配套设备服务于海工装备产业。
  最后,为避免类似华北荣盛产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政府应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全过程的政策支持,协调好装备制造企业与装备使用企业的对接,加快推进建设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公共试验及服务平台。装备使用企业要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积极提供试用、试验条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有分期、分批的目标和具体项目,逐渐培育出具有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总包能力的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7 00:56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