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3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船重工711所打造的动力装备经受大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北京时间1月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被重重厚冰围困5天后,抓住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启动主机,破冰挺进,经过14小时多的努力,于当日傍晚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雪龙”号在南极科考途中于去年12月25日收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遇险紧急求救信号,立即调整航线,以最大航速千里驰援,并在今年1月2日用船上直升机成功救出俄船的52名科学家、记者和游客。但由于天气骤然变化,“雪龙”号又是因救险首次进入该区,自身却被密集浮冰围困。“雪龙”号救险被困消息多日来牵动国人之心,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晚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赞扬“雪龙”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冒着极大风险成功救援俄籍客轮的行动,并提出脱困要求。李克强总理也对脱困工作作出指示。
“雪龙”号从乌克兰进口后经过多次改造维修。去年4月,为增强其先进性能和适应环保等新要求,主要对动力系统、夹板系统和环保系统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大修改造。七一一所承担了主动力系统改造的“心脏手术”和发电、能源管理系统等主要装备研制生产,其先进卓越的性能在这次科考和受困中经受住了大考,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并成功保障了破冰脱困。

七一一所装备为“雪龙”破冰突围提供坚强保障
倒车、加速、前进、破冰、转向,经过14个多小时循环往复的努力,1月7日18时30分,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南极遇冰被困5天后,抓住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加足马力,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继续踏上环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征程。“雪龙”号上装备的动力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由中船重工第七一一所打造,在恶劣的极寒环境中经受住了大考,为成功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和“雪龙”号成功破冰突围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0113104253555423.jpg -->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雪龙”号被困后,七一一所十分重视,第一时间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取得联系,并指示项目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做好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的准备。
“雪龙”并不是专业破冰船,作为科学考察船,它在船舶设计、船体结构和动力配套方面,具有一定的抗冰挤压、撞击、破冰能力,但达不到专业破冰船能力。因此,像此次遇到厚重的密集浮冰,不能盲目出击破冰,七一一所必须保障主动力、发电等各项设备正常运转,同时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即中,迅速打开通道。
1月6日晚8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船、站、飞机运行值班室进入最高应急值班状态,七一一所派遣曾宪友研究员、张庆高级工程师作为应急处理专家加入值班,与极地中心专家一起连夜讨论雪龙号船脱困实施方案。通过应急处理现场领导小组与雪龙船实时联络,专家组获取了船舶状态、气象以及冰山位置变化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七一一所项目组结合雪龙船换装后的动力系统特点,确认其动力设备可以满足雪龙号脱困时的工况要求,为“雪龙”号船按计划实施破冰自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科考船上还有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的万洲正在参加随船保驾。1月7日下午,“雪龙”号终于成功突破浮冰重围。

打造高效绿色“雪龙心”
服役18年来,“雪龙”号已先后11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任务。长时间在恶劣条件下高强度运行,船上设备还在不断增加,“雪龙”号老旧主机及发电机组已经不能满足船上工作需要。
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于2010年3月通过了有关南极地区使用或携带油料的相关决议,规定除了保障其他船只安全和进行搜救的船只以外,禁止一切船只在南极地区携带或使用重油。“雪龙”号必须将原先烧重油的主机更换为烧普通柴油的新主机。2012年,“雪龙”号船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决定对其开展系列恢复性维修改造,其中包括选用安全性、可靠性高的主机及发电机组设备替换现有设备。
经过激烈的竞争,七一一所提供的动力系统集成方案获得了船东认可,并最后中标。2013年6月,“雪龙”号实施了“心脏手术”,搭载了由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台6RT-flex60C-B二冲程低速柴油机,以及由上海瓦锡兰齐耀柴油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台Auxpac 6L20四冲程中速柴油发电机组,并更换了主辅机燃油冷却系统,加载了全船二次力矩平衡仪、蒸发式/反渗透式海水淡化设备等。更换后的新主机由7缸改为6缸机,使用普通柴油替代重油作为燃料,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喷油系统,主机保持13200千瓦的额定功率,并有较大储备,但油耗较低,且满足TierⅡ排放标准,可以达到无尘清洁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极地环境。3台辅机功率则由880千瓦/台增加至1140千瓦/台,以应对船上新增的科考设备运行所需。新加载的减振装置可以应对破冰导致的推进轴系及船体振动,以保证科考设备精准运行。
船上还搭载了MORORKA船舶能源管理系统,这是今年4月中国与冰岛开展商贸合作的结晶。通过软件监控和提供优化方案,系统可为“雪龙”号在航行、停泊、破冰等多种工况下实时提出能源优化利用的建议,并帮助船东设立能源优化目标,提升能源管理水平,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预计通过持续使用这一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雪龙”号年节省燃油3%,仅此次任务预计可节约油费超过2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00吨。

动力系统集成产业品牌初显
“雪龙”号科考船主动力系统维修性改造项目的成功完成,体现了七一一所船舶动力系统集成业务的实力在不断增强,整合力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七一一所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强化创新、调整结构,全力打造动力系统集成这一战略产业。通过整合柴油机及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机舱自动化、减振降噪等优势专业,不断强化技术和经验积累,并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中4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一半拥有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依托船舶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七一一所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动力系统设计平台软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船舶动力系统全系统试验验证平台。通过产业升级,动力系统集成不仅拉动了七一一所相关产品和业务,也让用户的个性化设想变为现实,显著缩短设计、建造时间,使用户摆脱大量繁琐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烦恼,体验到性能更优的动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全寿命周期的一门式服务,更放心也更省心。
这项业务也受到用户欢迎,近年来,七一一所相继承接了科考船、客滚船、公务船、化学品船、远洋渔船等66船套民用船舶动力系统集成项目,圆满完成了“实验1”号科考船动力系统集成项目、粤海铁新建火车渡轮动力系统集成项目等21艘大型船舶动力系统集成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在船舶系统集成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七一一所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开拓市场,成功签订了40多艘动力系统集成项目,仅2013年承接合同总金额超过10亿元,使动力系统集成产业成为船市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在强化市场开拓的同时,七一一所更加注重每个承接项目的执行,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建立相关流程,对项目从前期策划、项目承接、合同签订、项目实施都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每个项目过程有记录、可追溯,力争将每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向用户全方位展示了一个综合实力强、负责任、重服务的动力系统集成商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6-13 09:50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