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6|回复: 0
收起左侧

历经爬坡过坎 钢企终归平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今年,钢铁市场快速复苏,钢价涨幅超过 60%,市场的快速回暖给了钢铁企业极大的信心,复产的节奏大大加快。从整体钢材市场来看,今年3 月,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 7065 万吨的纪录高位,市场复产热情高涨。经历了 3 月的急涨急跌行情,商家心态较为谨慎;当 4 月钢价再度上涨时,多数商家保持了良好的看涨心态。对此,卓创资讯网钢铁评论员许海滨表示,钢价热火朝天,高位盘整后仍存上行空间。目前,全球经济依然较为低迷,多数基础大宗商品基本面改善并不明显,钢铁、煤炭等行业依然面临产能过剩的现状,中长期来看,钢价走势并不乐观。

在前期回暖的行情下,钢铁行业在历经“爬坡过坎”之后,呈现了迅猛式增长。但在经历了政策刺激、旺季利好之后,随着慢慢进入钢铁淡季,钢铁行业最终回归平静。

市场沉思:静看疯长回调

如果说前期钢企“复产潮”给过剩产能的出清带来不确定性,那么,进入 5 月,钢铁行业的回落行情是否意味着化解过剩产能将有所突破?中国钢铁协会最新数据显示,5 月上旬,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日产粗钢170.96万吨,旬环比下降0.56%。5月上旬末,会员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 1381.55 万吨,较上一旬末增长了 11.9%,钢材社会库存逐渐进入上涨阶段,钢材价格上涨基础正在逐渐消失。

春节后,低迷的钢价出现明显升温,更是出现了惊人的涨幅,呈现“过山车”行情走势。统计数据显示,钢坯强势上涨短短数日就轻松突破 2000元/ 吨,还带动钢材期货现货大幅上涨。钢铁行业“貌似”在年初就已走出寒冬,不少钢铁企业也逐渐加入“复产”的阵营。然而,钢铁是典型的产能绝对过剩行业,专家表示,很多钢铁企业希望熬过周期性调整的侥幸心理并不现实,钢价走势终会回归平静。供需矛盾是钢铁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停产”并不意味着产能会自动退出,“复产”则会大大遏制国家去产能步伐。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2 月 1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用 5 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 1 亿- 1.5 亿吨,使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紧盯需求:剑指高端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势必从“过山车”的行情中清醒过来,化解产能矛盾,才能达到明显向好的市场预期。为此,《意见》提出研发高端品种,加强钢铁行业生产加工与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对接,引导钢铁企业按照“先期研发介入、后续跟踪改进”的模式,重点推进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内的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2015 年,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被《中国制造 2025》列入 10 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市场对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用钢需求,尤其是对高端钢材品种的需求凸显出来。其实,早在 2014年,国家就已十分重视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问题。201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用高端金属材料列为重点研发对象;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用高性能钢列入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并成立了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用高性能钢推广应用协调组,以推进我国钢铁工业和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成立了海洋工程用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加强海工用钢关键材料的产学研检用相关行业组织协调工作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均反映了国家对高端钢材品种需求的与日俱增,同时也顺应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大趋势。

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的双重利好下,钢铁行业也应加强与“互联网 +”的联合发展,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定钢铁生产全流程“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提升钢铁企业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广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升级,开展环保、节能对标活动,加快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来源:中国船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6 05:06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