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1|回复: 1
收起左侧

用威尼斯财富节点精神,来科普和思考船舶工业的互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英国作家Crowley在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慨叹到,没有大片土地和自然资源,没有农产品,也没有很多人口,城市脚下甚至就没有坚固的土壤(威尼斯最早是靠将一根根木桩插入在海中滩涂上的淤泥里),威尼斯可能是史上第一个虚拟经济体。它从不收获粮食,而只获取黄金。”
悟得一步先,抢行万里船。船舶工业经历了十年萧条,何时抬头?
漫天浪花和行业低迷的气氛中,一些人坚信,百舸争流本身就酝酿着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威尼斯财富节点的精神又能给我们造船人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在之前,先温习一下两年前龙船的这篇:“什么叫工业4.0,这篇接地气的文章终于讲懂了


威尼斯财富节点:全球经济之城

位于地中海的威尼斯,曾经是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图上看,它不过是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小城市而已。然而,它却是名副其实的财富之城,在公元1000年到1500的大约五百年间,它几乎控制了全球的财富。
它是如何做到的?
威尼斯的方法很简单,通过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只控制地中海各沿海的岛屿、港口以及战略要塞,而不是采用占领和殖民地的方式。威尼斯海军从来不会去争夺那些愚蠢的巴尔干半岛和东欧的内陆土地,所有的节点组合都仅仅是为了给航船提供港口、向威尼斯母邦来输送货物。
随着充满敌意的穆斯林的崛起,威尼斯在1500年前后被奥斯曼帝国打败、应声而衰,亚洲物品的陆地通路被堵塞,地中海失去了战略枢纽。不得已绕海而行的冒险家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后起之秀的工业帝国大不列颠,发现了全新的海上航线,并借助于第二轮的海军崛起,开启了占领实地统治臣民的财富掠夺时代。这种新型掠夺式殖民地方式,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太深刻,离当代人们时间也很近,以至于很多人会以为领土占领,才是控制财富的最好方式。
然而,威尼斯节点的财富效应,并没有远逝。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人们可以发现,节点控制依然可能成为最好的贸易方式:这一次交换的是数字财富。工业互联网展现了数字经济背后的虚拟与物理世界的运行逻辑:万物互联、比特奔腾。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不相上下、比肩前行,也就是说在机器轰鸣和货品贸易之上,数字世界正在备份实体流动的任何蛛丝马迹,包括财富本身。
政府按下快进键:上云入网下APP
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制造业的大热,固然有一些浮躁的因素,但也再次打开了威尼斯财富的节点奥秘。这给各地政府、各家企业的雄心壮志,留下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也是政府当前最为努力的三个版本的故事线索:工业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简单可以总结为“上云入网下APP”。
这些都始自去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文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其中“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百万工业APP,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
三者的界限其实也并非完全隔绝,相互重合也较多。简单可以认为,工业云以工业云基础设施为主,工业互联网则是围绕设备互联、企业运营优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主,而工业APP则是基于场景化的各种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量最大,故事最多。
工业领域,扬起了全新的风帆。漫天浪花中,一些人坚信,百舸争流本身就酝酿着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工信部而言,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323”行动,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两类应用(一是大型企业集成创新,二是中小企业应用普及),和构建产业、生态和国际化三大支撑。
有风自高堂吹。各级政府,都先后按下快进键。
4月份广州发布了全面的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而且从去年开始就采用了大手笔的方式积极招揽各个工业互联网公司入驻。作为中国第一大GDP的省份,对全国各地的全速启动自然有着很大的刺激效应。
根据广州扶持政策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和11个场景的服务。
按照这个分类,跟“上云入网下APP”的大概对应方式如下(不完全是一一对应)。
广东不是第一个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省份,但作为GDP绝对领先的优势工业,其拉动效应却是不容忽视。
然而上云也有烦恼,浙江省去年4月份发布了《“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年)》,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上云企业数已突破8万家。为了规范这些形形色色的上云,浙江甚至还出台了“考核认定标准”,制定出企业上云“负面清单”,明确指出这些简单应用不属于企业上云范畴,例如,即时通讯类应用,以普及度较高的“钉钉”、“企业微信”、“政企彩云;邮箱类应用;电商类应用;信息类网站;企业门户网站类。而只要是网站的建设、运维、数据存储和更新是在云端实现,则可认为企业上云应用。
界限实在是有些模糊。一个有些尴尬的工业互联网争上游时代。
上云:阿诗玛格局
工业云设施,可以看成是云计算的延伸,借助基础设施,提供云化的服务。
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跟成本相关,而非核心竞争力。有它不多,没它不行。
工业云设施方面,基本大局已定。过去几年里,所有主要的行业IoT都致力于通过大规模云平台提供商 ( 如AWS、IBM 和微软等) 提供一些针对他们行业或特定的业务的服务。而随着这些大规模工业云平台延伸其业务范围,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能力以抵御未来竞争的严酷环境,机会变得越来越小了。
工业云基本形成了战国称霸的局面。最为典型的是ASHIMA(阿诗玛):A阿里、SAP、Huawei、IBM、Microsoft微软、Amazon亚马逊。还有跟阿里同级别的腾讯。他们都是在一个阵营;微软的Azure凭借与自动化多年连接的大好机会,进入了一个连接工厂的优势局面;而华为、思科将在边缘终端大打出手,他们将与传统的自动化企业走的更近。
这是战国阿诗玛ASHIMA的格局,强大的计算能力、巨大的云设施和大数据吞吐能力,使得一般公司都再难染指。
工业云设施,此处尘埃落定。
入网:春秋时代
工业互联网在中国,一如既往地被神化了。它是一个万能话题,又是一个可以匹敌“智能制造”的万能概念:它承载了太多本可以不属于它的功能。
从工厂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可以简单定义为嵌入电子、软件、传感器和连接的物理对象或“实物”网络,以使对象能够收集和交换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决策优化。(其实工业物联网IIoT,是个相对“纯洁”,而且准确无误的词。然而在当下,可以忽略二者的差别和感受了)
中国制造以其一贯的热心醉心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样的大概念。这个平台既可以连接设备对象,又可以连接业务流程。设备上云,通过具体连接对象的数字化,通过设备数据联网,直接反馈数据。这是传统制造业最擅长的地方;而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上云方面,业务流程的优化(可以看成是传统信息化的延伸),则掺杂了众多的业务场景。不一而足。而在这两者之上,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商业模式和大量衍生的众多服务,大大增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诱惑。
一时间,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会称自己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真是一个虚实相间、真伪难辨的时代。山中无老虎,猫狗皆大王。工业互联网平台依然是一个春秋时代,遥想当年周朝礼崩,各地诸侯群起。群雄逐鹿,疆土无边,洗牌之路漫漫无期。
工业互联网最为重要的是设备连接、业务建模、分析决策。这其中涉及到设备的连接、各种协议的打通,并不是真正的挑战;最大的难点,在于业务建模,在于知识应用。这个过程中,将发现一些新的服务型制造的模式,包括金融信用、设备共享、备件预测、可预见的库存策略等。
然而,生态的形成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在数据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它自我真正的形状。
下APP:乙方中的甲方
工业APP是一个美好的寓言,它是一种场景驱动的典型。看上去,它代表了工业技术软件化。它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移动化,一个是知识化。
就目前而言,绝大企业兴致勃勃地将车间信息化数据、物流数据都搬到了手机上,透过手机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这是一种工业APP的应用。然而可视化其实并不难,它不过是信息化的一种移动延伸,可以看成是一种很“水”很简单的应用。
而知识化则要难得多。工业APP可以看成是知识工程、知识管理的移动版。然而,企业里最难做到的就是暗默知识的转化。这个问题,即使在PC时代,也没有解决好——或者干脆说它几乎就没有成功过。现在放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知识化”的困境依然不容易突破。
工业APP不会因为BAT进来而失去其固有的工业复杂性。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仍然是工业技术如何体系化、软件化表达的地方。GE、西门子等原有的工业技术积累,依然是巨大的壁垒。即使在所谓的开源、开放的平台上,仍然是存在各种巨大的知识“黑盒”,很难探得究竟。
深度挖掘复杂工业数据,这个骨头对中国工业而言,必须啃下去。中国制造甲方、乙方(开发商)的角色,必须更加“战略性”的通力深度合作。数据分析方法与工业机理知识的结合,是一个甲方乙方携手共进的结果:甲方需要成为“乙方中的甲方”,进行“知识扶贫”工作。显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知识化的工业APP而言,时间、成本消耗都很大,产量是“低效率”。这恐怕是政府需要弯腰细辩庄稼和杂草,认真扶持的一个领域,而甲方对于乙方真的要形成伙伴级关系,也需要从长计议。
从产业集群到产业集云
工业互联网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大型制造企业,这是GE的BM(卓越制造)、博世的双重领先(Bosch for Bosch)、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战略等,都是从自家工厂和设备出发,面向大型设备、数控设备、连网产品;另外一个则是面向中小企业。后者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市场,绝非一个优先挖掘的领域。
然而在中国,Predix出师不利,与潍柴与中国电信的合作都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西门子的王牌战略Mindsphere在中国也是噤言闭语,本土化战略像房间里不太出声的猫,它不喵叫,你几乎会忘记它的存在。
这些老司机看得见的顿挫,反而激励了中国的好学生们。航天云网、徐工Xrea、根云、Cosmoplat等都是高调上阵。而中小企业的海量级设备,迎来了一次意外的走红。
这背后,是政府推动的热情,改变了工业互联网的方向。这是国外工业互联网绝对无法理解的玄机。可以说GE打开了一扇门,中国实践家们进门之后却在政府的帮助下,走了一条不同的路,鼓励千万中小企业上云,带来了百万量级的设备进入工业互联网体系。一个全新的局面呼之欲出:产业集云。
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基于资本、劳动力集聚的地域性价值链效应;
而产业集云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设备互联、本地社区而形成的区域性云效应。这又是地方政府的特色,推动企业上云有很多的方法,而加快设备的互联将是一手最为快捷的棋。而对于中小企业,设备是最大的心肝宝贝。激活设备的效率,就是为中小企业助力的最好奖励。
这将是地方政府的掘金新高地,像做产业集群一样来做产业集云,像做房地产一样做“地头云”:一种区域性主平台。地方政府对于搬迁房屋、腾笼换鸟的行政高效,这一次将再现灵效,它大大拆除了用户上云的成本,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热心家们,铲除巨大的动员、启蒙和劝服的成本。
这是一次基础设施的再建设。常州市在这个地方看上去先行一步,不遗余力地与航天云网进行合作,对规上企业4000多家,完成了销售漏斗的梳理,加速设备联网的步伐。而一旦设备联网数量就绪,其星火蔓延之势将迅速扩大,区域性主平台将成为排他性效应——毕竟一台设备只有一个接口。当下的一台设备进行联网的价值不明显,但如果一个个企业的数十台、数百台设备陆陆续续接进来的时候,它们将形成众多的数据节点,随时会被后来的第三方服务所租用、分析和决策,就像威尼斯的沿海节点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数据流动和数据贸易的保障。
悟得一步先,抢行万里船。产业集云,就像是一个区域炼丹炉,以设备为中心,源源不断地输送数据石油。这意味着一个一个的地头云,将深深扎根当地企业。后到一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很难再扎进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政企共建的地方堡垒。
从长远的平台效应来看,这是当下能看到的最有启发的实践。
然而,所有的区域性主平台,或者“地头云”都面临这一个问题,既然边界是开放的,那么如何进入其他区域已经做大的“产业集云”?
可以猜想的答案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也需要相当大的柔性,能够形成“变形金刚”,以API(应用接口)、或者模块的方式,与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相互镶嵌。这意味着,不同产业集云的互联互通标准,将会很快提到日程。
从这个意义而言,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许很难实现,但区域性的主平台、主平台的变形金刚,都会快速发展。
小记:威尼斯节点与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一种精神、一方神奇的土壤。作为一个三堂汇故事的描述,工业云是基础设施,提供脚手架;工业互联网是业务管道,提供设备运维、分析和决策的脚手架,集聚起来则可以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而工业APP则是围绕场景应用的一个个水龙头。三者加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工业数字经济的新版图。这背后众多的探索,依然是一个谜底,只是我们愿意相信它最后指向数字金矿。
英国作家Crowley在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慨叹到,没有大片土地和自然资源,没有农产品,也没有很多人口,城市脚下甚至就没有坚固的土壤(威尼斯最早是靠将一根根木桩插入在海中滩涂上的淤泥里),威尼斯可能是史上第一个虚拟经济体。它从不收获粮食,而只获取黄金。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关于贸易流的故事。威尼斯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了物物交换、买卖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国家。而它的维持,只需要凭借沿地中海布置的节点支撑,就可以完成这样的积累巨量财富的使命。
数据流动与数据贸易,正在呈现出同样的特征。商业成为工业互联网最动人的神话。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定将成为新经济的“威尼斯节点”,在它之上,全新的经济体迎风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船学院
发表于 2018-7-1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高大上!这个需要国家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3-29 04:49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