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5|回复: 0
收起左侧

“白名单”只是“敲门砖” 练内功才是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一年以上未交付民用船舶,且无新接民用船舶订单、无已开工在建民用船舶的;两年以上未交付民用船舶,且无新接民用船舶订单的;已停产,并宣布破产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以上撤销公告的9大考核指标指出,一旦船企出现以上情况之一者,将撤销其规范企业公告,也就是说船企将被摘掉“白名单”的头衔。尽管其他各条都是从规范层面提出要求,但上述3条考验的却是船企的真本领,一切以接单、交船为中心,正所谓“业绩才是硬道理”。

自船企“白名单”公布后,业内众说纷纭,有人将其误读为企业的“免死金牌”,以此认为“白名单”企业可以获得国家政策重点扶持,在融资、信贷方面享有特殊待遇。实则不然,从一定程度上说,船企“白名单”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但是,“白名单”并非一纸“护身符”,实则只是一块“敲门砖”,其意义在于表明入围企业在生产设施、设备,技术创新和产品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力名副其实,具备了进入行业门槛的硬性指标要求,具有较高的可信任度,没有劣迹、偷税漏税、交不了船等行为,是国家承认的“优企”。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够进入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船企,在我国船舶工业企业中均属佼佼者。相对而言,“白名单”船企可能赢得较多的接单机会,可在与船东合作的过程中挣得一定的印象分,但绝非享有特殊待遇或者融资特权。事实上,商业性及政策性银行本身都有一份自己的“白名单”,即使作为“白名单”船企,金融机构更多考量的是船企的经营风险、资金流、接单能力、还款来源等,一旦企业在任一环节出现风吹草动,银行的敏感神经就会被触发。这一点,对于去年入围《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的海工企业同样适用。因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船企的首要任务是要让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在此前提下,才能争取活得更好、更强。要快马加鞭补短板、重创新,进一步加大引导国际市场新需求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比如,针对集装箱船进一步大型化,新能源运输船、新能源动力船需求继续增加以及特种船舶、超大型节能低碳干散货船的潜在需求不断被挖掘等情况,投入技术大力研发超节能、低排放、高智能产品,以有效供给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同时,船企要高度重视国内一些倒闭船厂手持订单的转换工作,确保这些有真实需求的订单不流失到国外船厂,为企业赢得充足有效的“存粮”。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弱者出局、强者更强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在船市大洗牌阶段,每家船企都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其经营接单方针、企业运作方式均由该企业管理层决定,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广大船舶及海工企业只有自律自强,将进入“白名单”作为一种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平台,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练就一身铜墙铁壁的真功夫,才能以更好的品牌及更强的实力来逐浪国际船舶市场。

来源:中国船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4-20 00:46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