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2|回复: 1
收起左侧

海工市场:韩PK中新,胜算几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bc7201baf2fb2567c951f350df0be6c3.jpg -->

资料图来自oilandgaspeople.com
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企业斩获了大量新船订单,取得了不错的接单成绩,但是在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收获甚少,并在与中国、新加坡海工装备建造企业的抢单战中屡屡败北,海工装备接单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韩国业界对此深感忧虑,三大船企也颇感压力,正全力拼抢市场上随着油价走高而不断浮出的海工项目订单。

专家指出,尽管韩国船企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但是中、新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韩国要想打赢“翻身仗”并非易事。对于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来说,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以及市场竞争,加快提升设计总包能力、突破生产平台设计建造核心关键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三足鼎立韩企份额缩水

当前,全球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呈现中、韩、新“三足鼎立”的格局,从接单量来看,中国和新加坡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使得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感到压力很大。

今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36艘(座),金额合计53亿美元。其中,成交浮式生产平台订单9艘(座),金额合计34亿美元,占全球海工装备成交总金额的64%。

随着市场需求持续聚焦于浮式生产平台领域,原本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的中国和新加坡企业加大对浮式生产平台订单的争抢力度,联合工程设计企业广泛参与项目招标,并凭借成本和价格优势获得了市场上的大部分订单。上半年,中国企业累计承接4艘(座)生产平台订单、15艘海工船订单,接单金额达24亿美元,同比增长44%,市场份额为45%,位居全球榜首;新加坡企业累计接单17亿美元,远高于2017年同期,全球占比为31%。而韩国企业上半年仅承接1艘浮式浮式液化天然气(LNG)生产装备和1艘浮式液化天然气存储及再气化船(LNG-FSRU)订单,合计金额约7亿美元,接单金额同比大幅下滑,市场份额仅为14%,被中国和新加坡企业远远甩在身后。

“在油价下滑之前,也就是本轮海工市场危机爆发之前,韩国的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30%左右,中国和新加坡份额分别约为33%和15%。但是随着市场行情急转直下,韩国具备优势的浮式钻井平台和浮式生产平台订单严重萎缩,导致其市场份额在2015年、2016年滑落至12%和8%。”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市场分析师刘二森告诉记者,2017年,由于油价整体回升,浮式生产平台市场逐步活跃,之前被低油价“钳制”的浮式生产平台订单开始释放,韩国船企揽入部分大型项目订单,当年市场份额一度高达55%,远超中国和新加坡企业。然而,随着中国和新加坡加大对浮式生产平台订单的争抢力度,韩国市场份额逐步受到“侵蚀”,今年上半年接单量再次大幅萎缩。

眼下,为完成年度接单目标,韩国船企竭力想要在海工市场有所突破,正全力拼抢美国雪弗龙石油公司的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项目订单,并密切关注澳大利亚LNG相关项目推进情况,试图把握该项目带来的LNG-FSRU建造需求。

新VS韩新加坡凭何制胜?

2017年,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Johan Castberg 项目FPSO船体合同竞标中,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均参与竞标,最终,新加坡胜科海事凭借略低于三大船企的价格拿到了订单;今年上半年,在Vito半潜式生产平台等招标项目订单的竞争中,新加坡吉宝远东船厂再次与韩国企业较量并胜出。

51965703436c36c3305a6275fb1c551c.jpg -->

资料图来自Statoil

新加坡企业缘何能屡屡从韩国三大船企中“虎口夺食”?专家指出,同为技术实力较强的竞争者,新加坡船企主要凭借成本优势“碾压”韩国。据刘二森介绍,新加坡企业多雇佣东南亚工人,这使其劳动力成本方面较韩国船企有一定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两种途径,新加坡企业浮式平台的设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也有利于其在设计、施工建造环节进行成本和周期控制。此外,新加坡企业以修船起家,修船和浮式生产平台项目都具有定制化特点,且在浮式生产平台改装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利于其控制成本和施工周期。

在管控成本的同时,新加坡企业近年来还不断升级改造基础设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如胜科海事打造的现代化Tuas Boulevard船厂已投入运营,经过多个项目的磨合,对其提升建造效率大有裨益。

“在设计水平、建造效率等方面,韩国企业相比中国和新加坡企业均存在一定优势,但这种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刘二森指出,对韩国船企来说,人工成本是“软肋”,且正是由于人工成本高昂,韩国船企不得不依赖于技术手段、实现精确的装配线生产以取得竞争优势并实现盈利,这要求进行批量化接单,反而限制了其建造“一次性”项目的能力。

中VS韩我国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当前,尽管我国海工企业在全球海工建造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但是“短板”依旧突出——承接订单仍以海工船为主,浮式生产装备抢单实力不强,建造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海工企业并不多。

今年年初,我国多部委印发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必须大幅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增强关键系统和设备研制能力,突破深水和超深水大型FPSO、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及上部模块等设计建造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前端工程设计和总装总成能力,突破技术瓶颈。

“近期,我国企业承接了一定数量的浮式生产平台订单,但是多为壳体分包建造,而非韩国企业承揽的总包项目。”刘二森指出,夯实设计能力、提升总包能力是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之一,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快速提升设计总包能力。同时,还要提高设计建造效率,优化管理模式,注重质量管控,做好成本控制和风险防控,以低成本、高效率、短周期和高质量应对市场竞争。

来源:中国船舶报   记者 敖阳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夯实设计能力、提升总包能力是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之一,这句话没毛病,可怜的是咱们国家仅有的几个企业,海工部分也是减员的厉害,人才培养难啊,开销成本也大,没有啥项目的话,真是不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标签|免责声明|龙船社区

GMT+8, 2024-3-29 17:43

Powered by Imarine

Copyright © 2006, 龙船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